欢迎光临来到来看看!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机器心脏会改变病人的意识吗?

2014-12-10 09:06 点击:

大约每一秒钟,Carlos(化名)都会感觉到肚子里小小的撞击,这是他的“第二颗心”在跳动。

这个小机械心脏是为了减轻Carlos日益衰败的心脏肌肉的负担而装进体内的,但他本人不喜欢这颗心。机器的节奏似乎取代了他的脉搏,他有一种身体扭曲的感觉:每次机器在他的肚子里跳动时,Carlos都感觉自己的胸掉下到肚子里的奇异感觉。

这是一种奇怪、不安的感觉。但是当神经学家Agustin Ibanez见到Carlos,他怀疑更奇怪的效果正在诞生。Ibanez认为,医生通过给人换心可能也改变了病人的精神:在植入机器心脏之后,Carlos的思想、感觉和行为也变得不一样了。

那 么这种怪感将如何诞生?我们常说“跟着心走”,但是最近科学家们向我们展示了字面上的“跟着心走”的结果:这一大团肿起来的肌肉用真实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 情绪和感情上神秘的“直觉”。从你对另一个人的痛苦遭遇起的同情心到内心微妙的感觉告诉你“你的配偶可能有外遇”,所有这些从心灵到身体其他部位发出的信 号都开始随着科学研究逐渐浮出水面。

这个感觉自己有两颗心的男人给了Ibanez一个测试、研究一些想法的机会。

“颅内填充物”

Ibanez 的工作符合千百年来人们对心脏的认知——有时候取代大脑进行思考和感知。亚里士多德认为大脑的主要功能就是把激情从心里喷发出来,而心脏是他所说的“灵魂 所在的地方”。出于同样的原因,古埃及的尸体防腐员一定要让心脏脱离胸腔,然后再从头部取出“颅内填充物”塞进腹内。

心脏示意图

现 在让我们对思想采取更理智的观点,即使“心是情绪的本源”这种观点正缓慢消失,现在我们更多用它来描述我们的感受,只是一种隐喻的形式。现代心理学创始人 William James早在19世纪就开始把心里的想法转变为文字。提出了感情真的是大脑与身体之间来回的反馈。根据他的理论,大脑可以记录潜在的威胁,然后我们的身 体就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这样的反应。把抽象的概念具化成发自内心的情感意识。

James的思想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每个人的身体意识都不一样,会塑造不一样的情绪体验吗?这个猜想在当时很难测试,但是一百年后的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努力。

研 究首先要求受试者什么也不想,单纯地计算自己的心跳,不允许将手放到心脏上或者其他让心跳更活跃的活动。自己试试就会知道这样纯粹的“内感受”比想象的难 多了。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只能达到50%的不受干扰程度,这表示他们不能完全忽视心跳做到自然。而只有四分之一能做到80%忘我的状态。在测试他们的心脏意 识之后,研究者们给志愿者发放了各种认知测验。

你对这幅图有多强烈的情绪反应呢?

结 果证明,James猜对了。有越多肢体意识的人往往对感性的图片有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而这一类人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这种敏感性似乎能延 伸到他人的感受上——他们能更好的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识别这个人的情绪,也能更快地学会躲避潜在威胁(如实验室的小电压电击)。可续是因为更强烈的身体感觉 充斥着他们的记忆,从而导致内脏也产生反应。加利福尼亚大学的Daniella Furman说:“这将引导我们对物体做出更好或更坏的联想。换句话说,行动和心灵更协调的人有着更丰富、更生动的情感生活,包括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我们 不能具体地描绘出一个人正愉悦着的生理特征,但我们可能会感知到。”

情绪晴雨表

这些神秘的身体信号也可能会对直觉说谎,比如玩游戏时感觉自己拿了一手会赢的牌。比如这个实验:志愿者需要在四副牌里选牌,只要和翻开的牌花色匹配就可以赢。

但这个游戏其实做了点小手脚,有两副牌同花色的更多,另两副则更少。那些可以跟着自己心跳走的人往往会从优胜概率高的两副牌里选,而差一点的就随机猜了。

然而肢体意识强的人并不总是赢的,他们要么就是最大的输家要么就是最大的赢家。不过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能跟随自己的直觉。

据此,这样的民间的传说或许是对的:那些感受到心灵触动的人更可能是受直觉影响,不管这影响是好还是坏。这些都促使Ibanez对人工心脏很好奇。如果Carlos的性格、行为真的产生了实质性变化,将是“思想远超大脑”的最好实证。

而 这就是他的重大发现。假如Carlos脱离了真实的心跳,只跟随机器心跳而不是自己的心跳。这也改变了他身体的其他感知——比如觉得自己的胸腔更大,在某 些方面改变心脏的位置并不像著名的“橡胶手错觉”实验,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社会和感情技能。比如他在看到遭遇事故的悲惨的现场照片会缺少同情心。而且 在读取他人一般的面部表情时也出现了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直觉判断,做出决策。所有这一切都是有关肢体意识的认知规则猜想。

“一具毫无生气的躯壳”

不幸的是,Carlos在后期治疗时死于并发症。但是Ibanez现在想继续在其他患者身上研究。他目前正在测试接受完整的心脏移植的患者,以求探知心脏移植之后对内感受的影响。对迷走神经的损伤会切断从心脏到大脑内部的信号,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认知。

抛 开心脏特殊病例不说,他也想看看身体和大脑之间的链路故障会不会导致奇怪的人格解体障碍,患有这种精神疾病的病人会有自己不在自己身体里的奇怪感觉。一个 病人是这样说的:“我觉得自己好像不是活着的,好像我的身体是一个空洞的、毫无生气的躯壳,我看起来好像在世间行走却完全没有感觉。”Ibanez发现, 他们往往有更差的内感受。大脑扫描显示这是因为前脑岛区通信故障:那是很明显的一层深深的褶皱,是与身体意识、情感感知、同感、决策制定和自我意识密切相 关的脑区。

临床心理学家Dunn则将关注点更多放到了抑郁上。他说:“现在有非常多脑部治疗,我们改变当事人的想法并且相信他们的情绪能马上跟上来,但是我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病人说在智力上可以理解那些事物,但情绪上却无法感知。”

即 使经过治疗,培训他们的积极思维,病人还是需要一番挣扎才能高兴起来。举一个Dunn怀疑是因为内感受差导致的例子:当你在公园里散步,你的身体会给予各 种愉悦的反馈,表明当时的你很放松,心里很平静。但是抑郁的人在逛公园似乎就是这样绕着晃一圈,完全没有感觉。然后逛完了回来说公园很单调,空荡。

沿 着这些线索,Furman发现患有重度抑郁症的人(但是没有诸如焦虑的其他并发症)很难感受到自己的心跳,而且他们对自我的意识月浅薄越难在日常生活中找 到让自己开心的事。结合Dunn在做出决策上的研究也表明,肢体知觉较差的人似乎在处理问题时也更容易犹豫不决。而犹豫不决让很多抑郁症患者颓丧。尽管如 此,Furman还是强调可能有很多不同类的抑郁,贫乏的肢体知觉影响的可能只是一部分人。

目前仍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的身体意识会降低,但 Dunn认为这些是可以通过训练、练习锻炼出来的。目前他正在研究正念认知疗法,鼓励人们关注自己身体内部的感觉据他介绍,这中间病患遇到的挑战是认可、 辨别身体的感觉,哪怕心里不高兴,不能给予下意识的反应。然后要好好利用身体这个“晴雨表”,让身体告知你现在的心态,告诉你下一步如何行动。还有一个组 则设计了一款初期电脑游戏,玩家需要在心跳了四下之后轻敲一个键,在按错的时候亮红灯,把对身体的感知反馈出来,从而增强肢体意识。

现在的你在等待什么?你可以享受一个更丰富、更动情的生活,用感官享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愉悦做出更好的决定。你还要等待什么呢?你所要做的,就是倾听你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