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来到来看看!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老夫少妻也般配?

2014-09-05 22:27 点击: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与相爱的人在一起实乃幸事。当然爱情不是婚姻唯一的基础。还需要面对经济、社会背景、家人性格等一系列因素的权衡,有些因素需要互补,有些因素需要均衡。今日,就让我们来谈谈年龄差异的话题。

 

电影《洛丽塔》剧照

 

其实夫妻间年龄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首次婚姻,夫妻年龄平均相差在2年左右,而再婚夫妻显示出平均3.5岁的年龄差。研究发现,男女择偶时对异性的年龄偏好上下限不仅有明显的差异,此差异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对于男性来说,在年轻时期对年轻女性的偏好相对较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种的偏好日益增强。而另外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夫妻年龄差正在加剧。广为社会关注的,就有杨振宁和翁帆,默多克和邓文迪这样年龄差距甚大的夫妻。这就带来问题:为什么男性(而不是女性)把对年轻的偏好放在第一位置?为什么这种偏好年龄的变化有跨文化和跨时间的性质?让我们今日来一探究竟。

从生理来看,男女存在极大的不同。对男性来说,他们成熟得更缓慢,会锻炼成更加壮硕的身体,并且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吸引异性上(正如我们看到的雄性动物普遍比雌性动物更漂亮,当然这种吸引不只是是外表上的)。女性性衰发生的时间比男性要早,而且下滑速度更快。到大约50岁的时候,女性就会进入更年期,停止生产新生命。但是对男性来说,他们并不会在更年期体会到明显的身体变化。虽然普遍比女性活的时间短一些,男性并不会失去生殖的能力,而且,就繁殖而言,男性并不用为后代贡献自身的身体资源。这导致男性更有意愿,也有能力去去寻找年轻女性。

 

金庸与林乐怡

 

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为了将自身基因成功地遗传下去,男女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模块化心理机制。女性需要寻找能够提供资源并且有精力照顾孩子的男性。而男性则更会去寻找具有多育潜力的伴侣。从男性角度来看,由于女性多育和健康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年轻和对异性的吸引力,因此,男性在寻找未来伴侣时会更关注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从女性角度来看,男性拥有的许多能力,比如狩猎或者制作工具,会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更加纯熟,这更增加了年长男性的砝码。所以衡量利弊,年长男性选择年轻妻子的好处远远超过其损失。自然有人愿意如此。

从社会交换的角度来看,婚姻本质上是一种交易,在婚姻市场上,男女之间的资本是不对称的。在固有认知上,大部分的环境是以男性为主导的,而男性的高社会阶层和高收入往往和女性的年轻和外貌划等号,作“交易”。众所周知,社会经验和物质资源和阅历有很大的关系,而阅历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的。所以,大众更多地看到老夫少妻组合中,成功中年男士与年轻女士的“标配”。

 

电影《恩娇》剧照,年逾七旬的国民诗人爱上了17岁的少女

 

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在成年期(25-65岁),人的主要任务是追求繁衍感,以避免人格缺乏和停滞。这繁衍指的并不仅是繁衍下一代,也包括对下一代的养育,自身事业的创造与成果。随着男性年龄增大,他的繁衍是否成功大部分由他能多大程度上支持他的后代来衡量。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一个相对年轻的伴侣,可以给他和他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照料,帮助他获得繁衍感,在自我、家庭还是社会中获得一种稳定感。如此,他也更有可能活更长的时间(当然也因此可以产生更多的后代)。

说句题外话,或许超乎常人的想象,与一个更年轻的伴侣相结合会增长自身长寿的可能性。对于男性来说,娶一个年轻的伴侣,会表现出比同龄夫妻更长的寿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老夫少妻”组合,至少对于男性来说,可以多方面促进人的发展与完满,进而促成寿命的延长。

 

杨振宁与翁帆

 

最后,笔者认为,婚姻本是各个复杂因素的集合,无论是因为生理原因、还是为了让下一代的基因更好,无论是要达成一笔双赢的交易,还是让自身获得一种完满感,最终落脚点都是自己与那个TA。无论外界的眼光如何,婚姻的最终目的都是自身的幸福,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目标的达成可以充当婚姻的铁券。我相信,幸福不是决定,没有捷径,只有经营。